“白胖子”
  皮膚白嫩,胖得均勻,體內代謝水平及各種指標正常,健康水平較好。
  “白胖子”控制體重的關鍵是靠生活方式的改變,如均衡飲食、加強運動等。一般情況下,不需要特別的藥物干預。
  “紅胖子”
  脾氣急躁,一激動就皮膚發紅。
  除了“管住嘴、邁開腿”的良好生活習慣外,“紅胖子”還需對高血壓等併發疾病作積極的藥物干預,不僅重視減體重和腰圍,更要重視降血壓。
  “黃胖子”
  因為甲狀腺、性腺等激素的分泌水平較低,晝夜總容易嗜睡犯懶,導致熱量和脂肪積聚。
  一旦發現自己有成為“黃胖子”的苗頭,應及時去醫院內分泌科就診,抽血檢測各項內分泌激素的水平,從而提供給醫生明確診斷的依據。
  “黑胖子”
  病情最為複雜,患者的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等部位會出現色素沉著和角化,可能患上黑棘皮病,內在還伴有嚴重的胰島素抵抗、高尿血酸血症、游離脂肪酸等炎症因子升高,也很可能加入糖尿病的隊列。
  “黑胖子”必須要對體脂和血糖同時干預。
  製圖/邵競
  記者 徐妍斐
  晨報訊 最近一次流行病學調查顯示,我國18歲以上成年人中三成超重,超過一成達肥胖程度,且經濟越發達地區肥胖人群越多。第四屆同濟大學—十院內分泌代謝論壇日前舉行,相關人士透露,以往,醫學界將肥胖分為單純性和病理性兩大類,但現在醫學界對肥胖的分型有了更形象深入的分類:根據各種癥狀和體徵,肥胖者可被分為“白胖子”“紅胖子”“黃胖子”“黑胖子”。
  相關人士表示,除“白胖子”屬較健康水平外,其他三種均需要醫學手段干預,肥胖人群減肥時需對症下藥。  (原標題:胖子分“四色”,看看你屬於哪色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a10eavgl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